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文化 -> 艺术长廊
宁夏贺兰草编:巧手之间,草木传神
2022-12-05 17:52:20   
2022-12-05 17:52:20    来源:银川晚报

吴翠

草编仙鹤。

草编小鹿。

  说起草编,贺兰县草编非遗传承人吴翠总会想起一个场景,小时候,在农村的田野上,总有戴着草帽的农人忙活,在绿油油的原野上,这些雪白的草帽格外亮眼。他们戴着的草帽,便是用小麦秸秆编制而成。

  吴翠说,草编是深植于土地之上的艺术,有着最深厚的民间土壤。如今,这门艺术又萌发出了新的枝芽,生机勃勃。

  关于草编的记忆

  “我最初接触草编,是在六七岁的时候,那时候就编过小花篮。”吴翠说,自己是贺兰县人,从小就见过舅舅做草编,慢慢地自己也就喜欢上了。她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抓蚂蚱的事,因为特别喜欢蚂蚱,所以就央求着舅舅教她编蚂蚱笼,舅舅本以为是小孩子闹着玩,没想到吴翠还挺执着,而且学着编了几次之后,编出来的蚂蚱笼还真是有模有样。

  “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,所以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。”她笑着说,小时候,她一直在田间地头玩,很喜欢农村的那种氛围,因为农村用的很多东西都是“就地取材”,草编也不例外,用成熟的小麦秸秆,或者玉米皮,芦苇叶,再经过满是老茧的双手,最终就编成了草帽、簸箕、篮子等等。在农户家里,草编的东西几乎随处可见,扫地的扫帚,盛放花卷、馒头的篮子,还有草帽、草鞋等等,无不体现着草编和生活的紧密结合,传统草编的实用性,在当年的农村,有最为明显的体现。

  不过,如今的草编不比当年,不再强调穿戴或者实用,而更倾向于展现这门古老艺术的美感。

  一双神奇之手

  据考证,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,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。另据《礼记》载,周代已有以莞(蒲草)编制的莞席了,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“草工”。吴翠介绍说,草编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。

  她指着一只仙鹤作品说,草编看着好看,但它所用的材料最为普通,像麦秆、玉米皮、芦苇等等,而且,一旦经过艺人的双手,能将这些最为普通的材料,化为神奇。

  她拿麦秆作品举例说,首先第一步是选材,六月麦黄之后,选取麦秆最上面的一节,也就是带麦穗的那一段,因为它比较长。采摘完之后,得先绑起来晾干,然后在做的时候,要用温水去浸泡。“现在对于材料的选择比较宽泛了,因为物流发展,像棕榈叶、竹子等南方的材料也都很常见,但以前在北方,就有麦秆、玉米皮、芦苇叶等。”她说,选好材料后,就进入第二步,画稿。画稿需要有很强的艺术功底,除了在纸上描绘作品的样子外,还需要在脑子里构思它的三维结构。接下来就是编织、整形,最后再做防腐处理,一件草编作品就完成了。

  最难把握的是神韵

  材料的不同,决定着作品的不同,比如草帽、小花篮、小包一类的作品,还有大一些的动物,很多都是用麦秆编织的,如果是编织小一点的动物,比如蝈蝈、螳螂等,就需要用棕榈叶或者芦苇叶子。

  随着时代的变化,草编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“比如以前经常用玉米皮编草鞋,而现在就不同了。”她说,最早的时候,玉米皮经常用来编草鞋,也编一些放馒头的筐,会用麻绳一根一根地穿过去,然后扎紧。而现在不同了,如今主要用玉米皮儿做一些鲜花,比如荷花,还有蒲团等等。吴翠说,随着时代发展,如今的草编,更偏重于艺术品。

  说到草编中最难的内容,她笑着说,应该就是神韵了。有时,各种技法都掌握了,但是编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有“神”,或者不一定就能达到你要求的那个状态,所以草编艺人的绘画功底一定要好。这个创造过程中,神态可能一次表达不出来,需要反复地去拆去编,打磨好几遍,才能做出一个满意作品。

  开出灿烂的花

  说到草编的传承,吴翠说,就全国来说,做草编的还是比较少的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可能每家每户的大人都会编一些小竹筐、小篮子,因为它本身就是以实用为主,而现在不同了,草编不再是实用品了,自然也就少有人去传承了。

  “我们现在把这个捡起来,再重新去做的话,就是把它升华到一个艺术层次。”她说,现在她主要是做一些偏商品化、艺术化的作品,如今她依然跟着舅舅,一直在做一个兔子作品,卖得非常好。她说,把草编推向市场,让更多人了解草编,喜欢并愿意花钱购买作品,这是草编继续传承下去很重要的一点。

  而作为宁夏的手艺人,吴翠也很希望能够更深层地挖掘宁夏本土文化,近期她也编织了一批宁夏本土文化作品,包括枸杞、葡萄酒等文化元素。如今正在继续打磨技艺的吴翠,还有一个小目标,就是举办一场个人的草编作品展,她希望这门古老的艺术,能够在自己手中,开出更为灿烂的花。(记者 刘旭卓 文/图)

【编辑】:杜爱虹
【责任编辑】:杜爱虹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